行業動態
NEWS
當前位置:首頁>行業動態
2020年提高現代種業企業法律應用能力培訓班成功舉辦
發布日期:2020-12-05 瀏覽量:3570次2020年12月1-2日,2020年提高現代種業企業法律應用能力培訓班在甘肅酒泉成功舉辦并圓滿結束。來自國內外90多家種子企業、種子生產企業、種業科研單位、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協會、律師事務所和知識產權機構的180余人參加了培訓。
為期一天半的培訓課程包括三個部分:法律法規解釋、種子執法實踐和典型案例分享以及二維碼系統的應用。邀請了農業農村部監管司、種業管理司、國家農業技術中心、部科技發展中心等12位老師,張掖市、酒泉市執法管理部門的2位專家,科迪華公司的品牌保護負責人,青島農業大學的教授,中國種子協會法律服務總隊的3位律師進行了講座。
農業和農村事務部監管司執法監察處張國橋同志對種子執法的重點法律條文進行了解讀。他介紹了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進展和重點工作,梳理了種子領域的行政執法事項和重點領域,并對《種子法》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詳細解讀。比如關于“審前”的界定和處罰規定,本省批準區域外的省試品種的推廣銷售和本省以外的引進區域外的推廣銷售屬于“審前”的處罰范圍;在種子銷售行為認定中,以示范種子名義有償銷售或者試驗示范種子,屬于種子銷售行為,應當符合《種子法》關于種子銷售的規定;還有無證生產經營、侵犯植物新品種權、假冒侵權品種等的認定和處罰。對種子執法關鍵法律的解讀,不僅加深了對種子企業的認識,也為種子管理和執法提供了指導。
農業和農村事務部種業管理司農作物種業處研究員張東曉的報告主要集中在種質資源利用、品種審定登記和保護、生產經營許可、種子質量管理和產品可追溯性管理五個方面。通過解讀相關法律法規,回答企業遇到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對企業合法生產經營提出要求。強調國家對種質資源擁有主權,出口需要審批。指出種質資源有條件出口的相關原則,種質資源內部利用可以適當放寬。建議在種質資源利用中,表型性狀鑒定和遺傳性狀分析應是“兩個精度”,利益共享方案和資源管理能力應是“兩個實現”。對于品種審定和注冊保護的指導意見,建議企業在新品種保護上要“全面”,即雜交種和親本都要保護;對樣品做到“真”,保證品種一致;實驗要“嚴格”,盡可能多做壓力測試;注冊要“主動”,避免賣假貨的風險;質量上做“加減”,提高加減標準,問題品種做減法;實驗推廣要“求真”,實驗推廣要誠實,不自欺欺人。關于生產經營許可的規定,報告引導企業走出條件要求的誤區、分證管理的誤區、非主栽作物的誤區、備案管理、種苗管理等。根據種子法律法規,報告內容貼近種子生產經營實際。既宣揚法律,又引導企業規范經營,企業說學到了東西。
國家農業技術中心植物檢疫處副處長李小男分析了從國外進口的農作物種子和幼苗的植物檢疫系統。解釋了【0x9a8b】【0x9a8b】【0x9a8b】等法律法規和規章中有關種子、種苗植物檢疫的規定;公布了一份完整的植物檢疫禁止入境對象名單,并對植物檢疫違法行為的認定和實施進行了分析。在指定地點種植或者按照要求隔離種植期間,擅自撒播種子、苗木等繁殖材料的,由植物檢疫機構處以罰款。摘要:介紹了我國植物檢疫機構和檢疫審批的分工,特別是進口農作物種苗的檢疫審批流程、申報方式、材料內容及注意事項。該報告使企業對種子種苗引進和檢疫申報的審批項目有了深入的了解,從而在進出口檢疫中少走彎路。
農業和農村事務部科技發展中心植物新品種試驗部陳紅主任分析了植物新品種保護實踐中的幾個典型問題。該報告解釋了新植物品種保護制度的建立和加強。比如今年剛剛頒布的《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第123條規定“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植物新品種被納入知識產權。國家在北京、上海和廣州設立了知識產權法院,將植物新品種納入管轄范圍;根據《植物檢疫條例》《植物檢疫條例實施細則(農業部分)》,結合“水稻9you418父本和母本品種權侵權糾紛案”和“玉米L239品種權侵權糾紛案”,報告說明了植物新品種權侵權的認定;報告指出,我國對植物新品種的保護還不夠,保護僅限于繁殖材料的生產和銷售,對貯藏、運輸、加工、進出口等沒有相應的規定。保護對象僅限于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而不是來源于在特定條件下使用繁殖材料獲得的收獲。報告對企業加強新品種保護提出了期望,企業也表示要增強知識產權意識,提高未來保護新品種的能力。
國家農業技術中心品種注冊辦公室主任孫海燕匯報了非主要農作物品種注冊的現狀。據報道,實施品種注冊取得了成效。自2017年5月實施品種登記制度以來,共發布登記公告32批,登記品種22099個,覆蓋7大類29種作物,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品種支撐;嚴格執行品種命名規定,堅決杜絕申請注冊品種與現有品種重名問題,及時防止擾亂種子市場秩序的行為;報告指出了當前品種注冊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的注冊存在品種“假”注冊,即不符合三個要求、檢測不規范、數據不科學等不規范申請;還有沒有品種的“真”注冊,即侵犯他人品種注冊,由他人直接銷售品種。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品種登記制度的實施,堅持“發布管理服務”,堅持品種管理和市場監管的“兩手抓”,加強源頭預防,加強技術支持,加強監督檢查,加強事后服務。報告對企業品種注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企業從中受到警示,今后將進一步規范品種注冊申請。想象一下13.png
張掖市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副隊長夏夜通過解讀種子執法實際案例,分析了案件的調查脈絡和處理結果,分享了執法中的思路和經驗,并為企業管理提供了法律風險提示。例如,在協助河北省大名縣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隊案件調查時,在張掖市發現了無證生產種子的違法行為。該案經張掖市農業和農村局立案調查后,移送公安部門追究刑事責任。2019年1月,張掖市中級人民法院以非法經營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40萬元。報告還強調了“一案必查,一案必查到底,處罰必嚴,一案必查三遍”的原則,讓企業有所思考,有所醒悟,有所防范。
摘要:酒泉種子管理站資深農藝師于闡述了種子質量糾紛鑒定的法律依據,分析了引發種子質量糾紛的因素,比較了種子質量田間鑒定、司法鑒定和產品質量檢驗的差異,提出了企業種子質量糾紛的應對技巧。比如在事故初期,做好田間鑒定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在銷售種子的同一生態區,當地種子管理或農技推廣部門要做好品種試種工作。通過聽取匯報和實地交流,企業對種子質量糾紛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更好的認識,學會了開展鑒定活動的方法,收獲頗豐。
科迪華農業科技大中華區品牌保護總監馮介紹了種子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建設和執法資源對接情況。報告從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建設和執法對接兩個方面入手,交流種業主要知識產權和主要保護機制、知識產權保護重點能力建設、維權打假主要執法單位。報告稱,知識產權保護的關鍵能力包括情報能力、法律能力和執法能力,具體而言,包括情報收集、分析和處理能力、知識產權法律知識、法律意識和法律手段、維權訴訟能力、案件管理、團隊合作、技術和品牌主動保護能力。報告以跨國企業自身的實踐為例,分享了可供企業操作的知識產權保護方法。
青島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合作學院)李秀麗教授梳理了“三紅蜜柚”案,分析了一審和二審的判決意見,并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解讀。她指出,“三紅蜜柚”案的典型性不在于判決結果,而在于該案體現的司法審判對植物新品種侵權案的意義;“三紅蜜柚”案反映了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品種權人找不到被控侵權品種的種植者和種植地,起訴賣水果的超市是無奈之舉。本案反映了品種權保護的困境。建議探索更有利于品種保護的措施和做法。想象一下17.png
中國種子協會法律服務組成員張子非律師交流種子企業融資法律風險防范。摘要:介紹了種業股權投融資的發展現狀、法律風險防范及應對、融資注意事項,分析了種業投融資情況。報告建議,企業要找準定位,做好規劃,加強知識產權的管理和應用,擁有核心知識產權,在投融資過程中相互了解,量力而行。該報告使企業更好地了解融資要求,提高了企業融資法律風險防控意識。
中國種子協會法律服務組成員梁順偉律師分享種子企業經營風險及防控。交流種子企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類型、重點和防范策略,分析行政違法風險和刑事違法行為。比如報道中,某公司一蘿卜苗在收獲期間被起訴擦傷,賠償480多萬元,并且因為包裝上的風險警示“缺硼容易擦傷”、“延遲收獲可能擦傷”,巨額賠償基本避免。通過實際案例,該報告使企業進一步增強了操作風險防控意識。
中國種子協會法律服務總隊成員吳和章律師就種子質量責任和品種缺陷責任進行了交流。報告指出了種子質量和品種缺陷的區別,強調了種子生產和管理以及種子質量的法律要求。該報告詳細分析了收獲材料、中間銷售種子和中間銷售種子之間的差異。如果一家公司因用花生冒充種子而被起訴,其依據是未經加工、分級和包裝的收獲材料不屬于商業種子。本案中,被告人因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該報告為企業解決種子質量、品種缺陷等法律糾紛,在各環節區分不同性質的種子提供了參考。
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馬樹平對培訓班進行了總結。她指出,這個培訓班體現了三個特點。第一,它很重視。無論是主辦單位、承辦單位、種子企業,還是講師工作的單位,都非常重視培訓課程,并給予積極支持。第二,針對性強。培訓課程以問題為導向,培訓對象針對種業市場主體,培訓地點位于國家重點種子生產基地,針對性強。第三,預期效果好。培訓提高了知曉和理解法律的意識,增強了知識產權意識和風險防控意識,使企業能夠系統地了解和掌握與種業相關的法律制度,以及在法律應用能力方面遇到的問題和采取的對策。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協會與會員和行業的緊密聯系,了解了會員更多的服務需求。會員不僅需要種業的法律服務,還需要合同、財務、金融等法律服務,這對未來發展會員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